欢迎光临中国食品监督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维权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监督动态 | 食品曝光 | 供求
您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监督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难挡“甜蜜”诱惑 小酒坊吃尽“苦头”
来源:四川日报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24日    关注度:     【字体:

原标题:难挡“甜蜜”诱惑 小酒坊吃尽“苦头”

  非法添加甜味剂、目前四川已有近40家小酒坊登上食品安全黑榜——

  传统白酒为何那么芳香浓郁、绵甜甘洌?为了调制出上乘好酒,调酒师们需要不断品尝研究,寻找出调味酒与原酒的黄金搭配比例,而调制秘方都被各大酒厂视作企业的“最高机密”。“机密”难破,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小酒坊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在低廉白酒中加入甜味剂,使得自己的白酒比名酒还香甜。然而,这种非法、卑劣的做法,最终让这些企业吃尽“苦头”。

  11月17日,成都市食药监局公布的最新一批食品抽检结果显示,其中涉及酒类有8批次不合格,而不合格原因全部为非法添加甜蜜素、糖精钠、纽甜等甜味剂。无独有偶,进入本月以来,在省食药监局、成都市食药监局、攀枝花市食药监局等地监管部门公布的食品抽检信息中,非法添加甜味剂已成为白酒抽检不合格的最大“杀手”,目前已有近40家散装、小酒坊因添加甜蜜素而登上食品安全“黑榜”。

  质量不敌名酒怎么办?小酒坊打起非法添加主意

  11月17日,在成都市食药监局公布的今年第5期抽检信息中,成本最低、危害最大并比蔗糖甜上万倍的世界甜味剂之王——纽甜出现在不合格项目中,系从四川省渔樵(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二麻二麻大曲酒(白酒)中检出。此外,还有“东北蠢高粱酒坊”等7家小酒坊因添加纽甜、甜蜜素、糖精钠等一并被曝光。

  类似的情况在此前的省、攀枝花市食药监管部门的抽检中也同样存在。11月10日,省食药监局公布的今年第20期抽检信息中,有6批次白酒因检出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而被曝光,包括青稞咂酒、金驰老窖(二曲酒)等。本月初攀枝花公布的抽检信息中,有27家白酒生产作坊的产品不合格,李名望、李华一、邓记小灶酒、卢记小灶高粱酒等27家白酒生产作坊生产的高粱酒、玉米酒、糯米酒等产品均不合格,主要问题是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纽甜、阿斯巴甜、糖精钠和甜蜜素。

  攀枝花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检测标准,白酒产品中禁止使用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等甜味剂。“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比一般的糖甜约200倍。有研究认为,阿斯巴甜可造成神经及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纽甜是一种功能性甜味剂,其甜味比蔗糖甜7000—13000倍,比起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危害,纽甜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揪出白酒行业“害群之马”

  甜味剂能够增加酒体的绵甜口感,吸引消费者购买,出于对利益的追逐,甜味剂作为添加剂在酒业中屡禁不止,今年以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有关抽检信息中,贵州、山西、山东等地也曾有白酒企业因非法添加甜味剂而被曝光和处罚。记者调查发现,从抽检的情况看,不合格产品多以小作坊生产的散装白酒为主。“这些散装白酒大多由小酒厂或家庭作坊酿造,因为生产工艺简单,为了减少成本,通过大量使用廉价甜味剂,来增加白酒的甜味和回甜感。”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对于上述抽检结果,我省监管部门已要求生产经营者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责令生产经营者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查找问题原因并依法进行查处。同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白酒时,要尽量选择证照齐全、有固定场所、信誉较好的商店、超市或批发市场。谨慎购买无产品标识、无生产厂家、无生产地址的散装白酒,也不要在无证照的白酒店或流动摊贩处购买。“川酒素以品质闻名于世,主打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绝对不允许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其甜味主要来自于白酒中自身所有的醇类及勾调工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有关专家认为,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勾兑”并非贬义词,而是一项科学工艺,“勾兑是指原酒与调味酒之间的以酒勾酒,让酒中各种微量成分以不同的比例兑加在一起,使分子间重新排列和结合,进行补充、谐调、平衡,烘托出主体香气甜味和形成独自的产品风格。”(四川日报记者 周伟)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中国首次实现在太空种菜 只供研究暂不食用
下一篇文章:婴幼儿辅食市场“李鬼”泛滥
中国食品监督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中国食品监督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监督网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监督网 |网管QQ| 2717366628 345615198 196037503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食安在线网络】
ICP备05007910号-1
站点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