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食品监督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维权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监督动态 | 食品曝光 | 供求
您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监督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卫生部官员:企业不会左右食品标准制修订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金融报 潘洁 实习生 罗峥曦    更新时间:2012年08月14日    关注度:     【字体:

 “企业不会左右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8月13日,卫生部就“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会上强调,在保证标准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大家都可以提意见。

  苏志称,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作为食品某一个行业来说,大家都有义务提供信息,都有权利提出意见,也都有权利拿出自己的研究资料,拿出自己的研究意见。

  企业左右标准制定?

  近年来,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一直屡受非议。2010年,由蒙牛、伊利等乳企参与起草制定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引起很大争议,并被冠上“乳企绑架国家标准”的恶名。

  据了解,2010年2月,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召开各分委员会会议,审查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正式公布,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因此也被称为乳品新国标。然而,正是这个新国标却在行业内外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

  争论焦点之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争论焦点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甚至有媒体惊呼,食品安全标准完全被部门和企业利益所绑架。

  对此,在昨日的发布会上,苏志强调,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是因为企业对本行业的标准情况最了解,因此参与制定标准过程是值得鼓励的,但并非所有意见都会被采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和科学营养学院教授朱毅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界质疑“标准受到绑架”的说法并不准确,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是合理合法的,这种做法是国际惯例。“制定标准的核心基础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侵害公众健康’是底线,各方在该基础上展开博弈,最终达成合理共赢的结果,但一定要保证不触碰底线。”

  媒体关注存在错位

  有专家表示,当年蒙牛、伊利制定标准之所以受到如此多非议,与缺少消费者声音和过程不透明有很大关系。如果在涉及公众等重大利益过程中,不符合消费者预期,且不透明,那么就难怪消费者会浮想联翩,一腔怒气了。

  对此,苏志会上表示,希望媒体、公众和大专院校第三方的专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但是,不是所有的意见都会被采纳,意见和意见之间、观点和观点之间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矛盾冲突的,这就要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取舍。”

  “多方参与,完全有益吗?”朱毅告诉记者,多方参与本身是可以的,但是换个角度看,公众的参与度过高,就很容易在制定过程中出现民粹主义倾向,即非理性的、反市场倾向,这种倾向很危险。

  朱毅表示,食品安全制定是需要专业和科学来佐证的,不能迎合公众感受和过高的预期,要从实际出发。如果用民粹来代替科学,付出科学的代价,制定标准不符合当前实际,长期来看,会损害企业利益,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争议,乳制品绝非惟一,还包括速冻食品。2011年,两大速冻食品知名品牌相继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令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征求意见稿)》备受关注,该新标准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原来的“不得检出”改为“有限量”。为此,卫生部回应称,新标准更加符合国际食品微生物采样检测要求,是科学合理的,同样质疑声不绝于耳。

  对此,朱毅认为,当前,媒体关注存在错位。在上述新标准出台之后,媒体将注意力集中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上的调整上,却将新标准的亮点忽略了,这会无形中误导消费者。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卫生部官员: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不如少抽烟酗酒
下一篇文章:我国将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 强制标示能量含量值
中国食品监督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中国食品监督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监督网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13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监督网 |网管QQ| 2717366628 345615198 1960375031
本网特聘资深律师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柳士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ICP备05007910号-1
站点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