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食品监督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维权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监督动态 | 食品曝光 | 供求
您当前位置:中国食品监督网 >> 热点聚焦 >> 浏览热点聚焦
兰州拉面剂致癌遭驳斥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28日    关注度:      【字体:

 近日,一条质疑“兰州拉面中加蓬灰可能致癌”的微博在网上掀起热议。有人质疑,加在拉面中的蓬灰已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是否真的对身体有害?与每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同,此次很多媒体人出面为拉面正名。有消化科医生称,像蓬灰里面如果只含有微量的砷,加之身体自然的新陈代谢,不会对健康造成过多的伤害。

  一条传言引爆话题

  26日凌晨,“迪尔马奇官方”在发微博称,为了使拉面更有弹性,所有兰州拉面馆都在使用拉面剂,而拉面剂的主要成分是蓬灰,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现在兰州拉面都用这种制剂来使得面粉更有弹性。如果将蓬灰放入纸杯会出现氧化,而把拉面剂溶液倒在光滑地板上会出现更恐怖的腐蚀现象。

  该爆料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一小时内转发评论已近2000条。随着该微博转发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其中,有人质疑,加在拉面中的蓬灰已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是否真的对身体有害?

  有网友开始担心兰州拉面是否安全。有人还爆料说,在外省的兰州拉面,可能不是兰州人开的,不正宗,不卫生。

  不过,很多在兰州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各界人士站出来,捍卫兰州拉面,特别在媒体工作的马骏、王克勤等频频发微博,极力争辩,让网上舆论的风标变成对兰州拉面这一传统美食的保护。有网友感慨:每次揭露食品不安全,总是能打垮一些企业。但是骂兰州拉面,这回却失败了。

  媒体人为拉面正名

  来自甘肃电视台的马骏看到争议微博,凌晨当即连发微博为兰州拉面正名。“我们吃了都没死好不,见过撑死的,没见过毒死的。”马骏说,惊闻有人在网络散布兰州拉面有毒谣言,深感不解和气愤。

  马骏介绍,兰州牛肉面传统工艺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灰就指蓬灰,加入后可使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后来,该工艺被拉面剂替代,就是对蓬灰提纯,摒除有害物质。目前兰州市场使用的是由兰大、交大以及相关企业研制的拉面剂,已通过相关安全认证。

  中国著名的调查记者王克勤曾在兰州读大学,对兰州拉面十分熟悉。他说,自己在兰州生活了20多年,差不多每天都要吃一碗拉面,有时早餐午餐均为牛肉面。牛肉面馆一般店铺小,食者众,面馆里坐不下,大家会端着面蹲在街头吃。冬天下大雪,最酣畅的是,蹲在雪地里,鹅毛雪片在往碗里飘,碗里的热气却在往上冒。

  “路边社”新闻无影踪

  有网友分析,以前用蓬灰做面,人们对食品安全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兰大开发的拉面剂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在外省的拉面馆的制作卫生确实让人担忧。“兰州拉面是兰州的一张名片,当外省人都把脏乱差与兰州拉面联系在一起时,作为兰州人确实在面子上不好受。”

  有人为马骏叫好:作为一个媒体人,在“路边社”新闻出来后,第一时间了解真相,公布真相。不像某些媒体人,为了噱头而做新闻。我们的神经已经被食品安全吓得够紧了,“路边社”的新闻就不要传了。

  26日晚10时,记者在微博上已经找不到“迪尔马奇官方”,他的微博已被关闭。有网友说,“迪尔马奇官方”应该内疚才对,祖祖辈辈做拉面的兰州农民伤得起吗?

  蓬灰中微量砷对人无害过量会致中毒

  食品专家、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介绍说,蓬灰既不是食品添加剂也不是食品原料,而是一种传统的拉面剂。

  它是由蓬草烧制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蓬灰一种是蓬草烧制而成的,一种是企业根据蓬灰成分配制的。西北传统拉面都使用蓬灰,这样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

  据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赵国华介绍,拉面加蓬灰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方法,兰州拉面必须要添加这个才筋道。蓬灰含有铅、砷、硫化氢等化学成分,不管是天然草木烧制的蓬灰,还是人工配制的蓬灰,对人体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赵国华表示,国家相关监管机构应该对蓬灰的制作工艺、生产标准、使用范围和含量等进行安全评估,消除网友的恐慌。

       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王雷则表示,铅和砷有一定的毒性。比如砷,存在的形态多样,除非摄入过量才会有中毒症状。另外,砷的毒性主要是对血液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王雷说,像蓬灰里面如果只含有微量的砷,加之身体自然的新陈代谢,不会对健康造成过多的伤害。除非是对砷的摄入过量,才会造成慢性中毒。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药监局:铬超标胶囊抽样复核合格后可解封销售
下一篇文章:山西质监:可口可乐含氯报道属实 山西子公司停产整改
中国食品监督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中国食品监督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监督网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测试中)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13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监督网 |网管QQ| 2717366628 345615198 1960375031
本网特聘资深律师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柳士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ICP备05007910号-1
站点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