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作为商洛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商州区全区下辖4个街道、14个镇,另设有9个功能区,总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46.82万人。
记者出镜: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中国食品安全报陕西陕西记者站,落实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今天我们来到了商洛市商州区市场监管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镜头来了解一下这里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都有哪些亮点吧?
一走进商州区市场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全区5000多家各类市场主体在平台上映入眼帘,商州区市场监管局全系统160名监管干部,就是靠这个智慧监管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突出社会共治目标,完成了“一个平台,统一指挥,智慧监管”的监管服务体系。

如果说“智慧监管平台”只是一种监管手段,那引领食品产业发展,才能高效的助力乡村振兴。近几年,商州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依托国家政策,注重规划引领,大力发展食品产业。
字幕:发展传统产业 让核桃深加工走向全国
商州全区,因山地、林地居多,种植核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二十一世纪以来,商洛核桃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实施退耕还林,推行优质核桃基地建设,促使核桃产业发展。商洛市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都”。近年来,商洛市也将核桃产业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着力把原本分散栽植的小核桃,打造成为全市覆盖面积最大、参与农民最多、农民增收最为显著的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市有优质核桃产业基地326.5万亩,年产量12.85万吨,产值28亿元。

采访:陕西供销兴茂科技有限公司 刘超斌 (政府这边引导的话,从我们前期这个生产布局的一个搭建到后续工艺的一个选择,在食品生产环节,各个环节的产品的把关,到后续包装袋的设计,包装袋规范性的使用,都对我们具有很关键性的一个作用。)
采访:商州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 局长 王金良 (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商州区市场监管局作为全区食品安全食品监管的组织部门,把商州的一些农户分散的一些种植的核桃,进行集中的收购,统一的进行深加工,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字幕:引进新品种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
从2017年开始,商州区结合区域特点,全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一方面精选原有的木耳、香菇、平菇等传统菌种,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扶贫项目,另一方面推进商洛食用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从山东、南京等地引进绣球菌、白玉菇、蟹味菇等高端菌类品种,投资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绣球菌生产工厂,内设装拌、净化、培养、出菇、采摘等车间,完成了绣球菌机器人接种,一年四季出菇的量产目标,年产绣球菌3000吨,年产值7000万,利用这种高科技流水线作业,也有效保证了产品的食品安全。

字幕:菊芋开发精深加工 带动农民增收
商州群众一直都有种植菊芋的传统,过去在农村很多群众都会用它腌咸菜,并没有挖掘其更高的价值所在,商洛市引进菊芋精深加工企业,从菊芋中提取的菊粉,是一种优质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截至目前,菊芋产业与商州区101个村集体建立新型产业合作体系,村集体通过土地、资金等入股,年增收450万元,有效解决了村集体无产业、收入来源不稳定等问题,促进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不断开拓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

采访:商州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 局长 王金良 (商州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按照行业职责,也在积极的探索引导农户,发展一些结合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有力的支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止到目前全区贫困人口基本全部脱贫,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达到了6500元以上,其中产业收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收入,基本上达到了3000多元以上,占到了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说产业扶贫,是农民增收的50%以上。)
记者出镜:看过商州区的各大特色产业,您对商州区的市场监管工作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这一天走下来,无论是传统产业核桃深加工,还是新菌种绣球菌的规模产业化,甚至是引进产业菊芋的广泛种植,出口外销,都用实打实的效应,证明了只有引领产业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而商州市场监管始终走在产业前端,做好指导、监管、商贸流通等服务引领工作!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咱们下次再见!